談談如何處理關於風險態度的事情

[et_pb_section fb_built=”1″ _builder_version=”3.0.47″][et_pb_row _builder_version=”3.0.48″ background_size=”initial” background_position=”top_left” background_repeat=”repeat”][et_pb_column type=”4_4″ _builder_version=”3.0.47″ parallax=”off” parallax_method=”on”][et_pb_text _builder_version=”3.0.74″ background_size=”initial” background_position=”top_left” background_repeat=”repeat”]

前言:

針對風險態度是一個很意識化(主觀)的一個名詞,但風險態度有沒有什麼可以去辨別的呢?
其實風險態度其實可以靠一些方向是去知道的,在這邊就先解釋一些名詞
1.Risk tolerance(風險忍受度):
組織或個人所能承擔的風險最大值(相對於所欲達成之目標而可接受的變異程度),是指在企業目標實現過程中對差異的可接受程度,是企業在風險偏好的基礎上設定的對相關目標實現過程中所出現差異的可容忍限度。
2.Risk Thresholds(風險門檻):
用來界定個別風險回應計劃是否啟動的判定標準
3.Risk Appetite (風險胃口) :
追求某目標或願景的組織或個人,由較為廣闊基礎下之考慮而願意接受的風險
4.Risk Capacity(風險承受力):
一個組織或其一部分可承受的最大風險與其聲譽
5.風險觸發事件(Risk trigger):
啟動緊急應變計劃的事件,即在風險發生前的徵兆事件,如火災的徵兆就是偵煙感知器
從風險忍受度(Risk tolerance)與風險門檻(Risk thresholds)會根據利害關係人的風險偏好或風險態度來修正
而風險胃口(Risk Appetite)則是會影響風險門檻的高低範圍,如下圖示


在這邊我們舉個小小的例子
舉例而言:
個人投資一個股票需要投入150萬~200萬,可以在一週內賺100萬,但他的個人資產僅只有120萬
當他只需要150萬,但他還是不會考慮直接投資,這代表他的風險胃口高達150萬
當它增加只需要175萬,但他還是會考慮而且會設下一些投資條件與回饋時,這代表他的風險門檻高達175萬
當它再增加至200萬,但他會說再增加他就不願意投資了,請他去找別人,這代表他的風險忍受度高達200萬
這是一個用投資來說明風險忍受度、風險門檻、風險胃口這三個詞的範圍

風險態度的分析說明

但或許有些人無法能理解現實情況下,職安衛人員要怎麼去判別使用
這樣子的話,我們利用新化學品法規的新增與變更這件事情來進行說明
化學品法規的發佈分別為草案公告階段、公告後的過渡期變更、法令正式運作這幾個階段來判別公司的各項基準
,再透過風險態度、風險門檻、風險胃口、風險容忍度去說明

一、草案公告階段:

(1)風險抗拒者:
會要求分析表確認廠內的各項問題,並求國內外蒐集相關資料,包含各項資料積極參與討論,也開始著手準備對應的事項
風險抗拒者若是發現法規變更對於自身的營運沒有影響,那將會要求人員繼續關注與參與討論,並定期回報與分析資料
但是若是發現法規變更對於自身的營運有影響,那將會要求人員強力介入並取得主導法規到對公司有益的方向,必要時再聘請一名專人進行該項作業
風險門檻、風險胃口都是壓在自己的低風險或可控制的地方、風險容忍度還有很多的空間
而職安衛人員在這樣的狀況下,就需要不停的調查、收集與分析資料去符合公司的期望!
(2)風險包容者:
會認為法規修法不是它能主導的,等到法規變更之後再來說,沒必要多花這麼多的時間去關心這些事情
風險門檻、風險胃口:法規公告實施後、但風險容忍度有空間
而職安衛人員指需要告知不需做任何事情的情況下就滿足公司的狀況!
(3)風險中立者:
會要求分析表確認廠內的各項問題,並求國內外蒐集相關資料,包含各項資料必要時去討論,也著眼在法規開始時候後的對應和找尋機會點的事項
風險中立者若是發現法規變更對於自身的營運沒有影響並視人員的能力狀況,要求人員繼續關注與參並定期回報重要變更點
但是若是發現法規變更對於自身的營運有影響,或者是有機會點並視人員的能力狀況,那將會要求人員持續了解介入並適時的導引法規到對公司有益的方向,若必要時會增加人力
風險門檻是落在法規開始後、風險胃口與風險門檻相同
風險容忍度是可以在法規發生後有問題
而職安衛人員就需要在各個階段點進行報告與收集資料!
(4)風險追求者:
會要求分析表確認廠內的各項問題,並求國內外蒐集相關資料,包含各項資料必要時去討論,並覺得法規的更新對公司影響不大,會積極的找尋利益機會點的事項
會專注在法規的利益機會點,並準備成立相關的專業委託單位,並不考慮人員現有的工作狀況
風險門檻、風險胃口與風險容忍度是接近在風險承受度的極限
職安衛人員此時需要更專注在相關的業務範圍,已成立後的專業委託機構的執行項目

二、公告後的過渡期變更

(1)風險抗拒者:
會要求分析表確認廠內的需要執行的事情,包含先前對應措施的處理,必要時新增專人,委外處理也可以
務必取得所有已知及可能會需要登錄既有化學品的清單,並執行登錄(包含供應商與客戶端)
風險門檻與風險胃口:符合法令、風險容忍度還有很多的空間,遠大於風險承受力
而職安衛人員在這樣的狀況下,就需要不停的調查、收集與分析資料去符合公司的期望!
(2)風險包容者:
會認為有做就好,如果太複雜、牽連太廣的話,以自己能做的範圍內實施,做不到的話等被查到再說
風險胃口:能做多少就多少 風險門檻:被查到再說,但可能會是風險容忍度接近風險承受力
而職安衛人員只需要視自己想做的範圍內實施就滿足公司的狀況!
(3)風險中立者:
會要求實施對應(含利益機會點),會視情況增加人員、外包、組成專案小組,甚至於成立新部門處理
主要針對目前既有需登錄的化學品,以及未來可能需要開發用的主要化學品先進行小樣通關(含客戶端),讓後續作業簡化
但不要求完全達到,未來可能需要開發用的主要化學品先進行小樣通關,這部份的要求都要滿足
風險胃口:現有物質法規登錄 風險門檻:合法、風險容忍度:同意未來新增資源申請新化學品的登錄
而職安衛人員僅需要針對公司所建立提供的物質清單進行登錄,遇到問題提出與改善!
(4)風險追求者:
主要會是針對利益機會點進行擴充,成立專門機構進行委託案件,其他既有的申請作業依照既有流程實施,並不會特意去關注
會特定關注新成立的機構的事業狀況
風險門檻、風險胃口與風險容忍度都是接近在風險承受力或者是超出
而職安衛人員地需執行兩項工作,既有化學品的申請與委託案件!

三、過渡期後法令運作後

(1)風險抗拒者:
會確認廠內還須執行的項目,並定期的檢視狀況,一有出現問題必須立即處理
風險門檻與風險胃口:符合法令、風險容忍度還有很多的空間
而職安衛人員在這樣的狀況下,就需要建立所有的管控制度去符合公司的期望!
(2)風險包容者:
沒有做到的部份,等被查到再說
風險胃口:稽核到再說 風險門檻:稽核到再說、但可能會超過自己的風險容忍度,落在罰款停工的可能,此時可能已經大於風險承受力
而職安衛人員通常都會變成夾心餅乾,公司會反過來詢問為什麼沒做好,甚至出現代罪羔羊的部份!
(3)風險中立者:
會針對既有狀況評估,取決於後續要執行的代辦事項,持續進行工作,並建立有效的管控措施
主要針對目前既有需要登錄的化學品,以及未來可能需要開發用的主要化學品先進行小樣通關,讓後續作業簡化
風險胃口:合法 風險門檻:容忍有罰單產生、風險容忍度:同意未來新增資源進行相關措施
而職安衛人員僅需要一這既有政策制度執行!
(4)風險追求者:
主要會持續進行利益機會點進行擴充,但業務需求面的考量少
風險門檻、風險胃口與風險容忍度都是接近在風險承受力或者是超出
而職安衛人員必須新增額外的的申請與委託案件,甚至可能需要接受專業諮詢!

我們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事情
(1)利害關係人在每個階段的風險態度中所產生的風險門檻、胃口、忍受力都是不一樣的,這意思就是風險是會隨著時間有所異動的,而且會有強度不同的差異
(2)若是太過於執著某個點會造成某些事務上判斷的偏差
(3)職安衛人員每個地方執行的作業項目與壓力都不盡相同
但或許有人會問說一件事情,可不可能在某個時間點人員、組織會不會有所警覺而轉移
在這邊我們沒有特別針對人員、組織會不會有轉移的部份進行說明,事實上這是可能發生的,也許在外部發生了一些狀況造成這樣的事情發生
因為我們在這邊的說明稍微排除了一些外部因子,讓大家比較容易理解,所以由追求者轉成抗拒者也是不無可能的,反之亦是相同

環安人員的運用面

環安人員在執行業務的時候應該需要進行調整,在不同的風險態度上,雖然只要做到必要要做的事情,就可以滿足要求
但是應該是要走在公司的更前端去預知結果與風險,這才是需要去理解風險態度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針對你必須了解與理解你所屬的處境公司是屬於哪一類型的,你的主管是哪個類型,由於在每件事情上面,每個公司的作法與對應的方式不同
透過遇到的議題去判別公司處理事務上的態度與方法,慢慢的收集資訊,這樣讓環安人員理解在面對哪種議題上面自我的處境
而人通常會有自己的喜好方式,當然大部分的人喜歡聽好聽的話,所以該用什麼方式去溝通去說明,也取決在溝通與談判力!
甚至於還有可能會運用在簡報上,通常我們常說這個人很會說話,都說遇人說人話、遇鬼說鬼話!
所以不同風險態度的人,就應該要依照不同的說話方式與邏輯方式,在推行與引導公司走向上才會有更好的方式,工作也才會更順遂

總結

理解組織與主管在各議題上的風險態度,有效的運用可以大幅減少溝通與談判籌碼的準備,並可以引導導向想要執行的方向!!
在ISO45001有提到組織處境的部份,其中很大一塊就是要去知道組織對於各項議題的風險態度為何,這樣才能有效的去引導方向、規避風險!
而在文章中我都沒有說明到風險觸發事件(Risk trigger)的使用與運用方式,通常這個都會被運用在緊急應變上或是事務的準備上
但身為環安人員或幕僚人員應該是要更全面的去設下各階段的啟動時機,不是只有在小事情上,而是更專注在大格局的警訊
這樣一來才可以更有效的分配工作,只需要去專注在應該要專注的問題上,也可以避免問題的發生,避免走偏方向而拉不回來

文末語

後續會在針對風險觸發事件(Risk trigger)會另外撰寫文章,並分別朝著政策風向、工作流程運用、緊急事件等等做說明
最後若是對於本篇文章有其他任何想法或意見
歡迎在下方留言、FB線上客服或者是E-mail聯繫與指教

[/et_pb_text][/et_pb_column][/et_pb_row][/et_pb_section]

在〈談談如何處理關於風險態度的事情〉中有 1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由風險的視野觀察ISO管理系統 | 瀚博職業衛生技師事務所

發表留言

購物車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210113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