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安人遇到新問題的思考邏輯

前言

職業安全衛生人員在一般公司中配置的人數永遠是算少的,但是卻是經常增加許多新型態的事件,比如政府的新法令、新規範、新型態傳染病,新型態的機台、化學品,這些都是一些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初期都是會在狀況不明、資訊混亂的情況下執行,也可能會導致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做的是對的,但由於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有特定目標(人)的特性(不受傷),所以在遇到任何新問題時,我們可以有一些邏輯性的思考模式來執行!分別為本質、危害途徑、資源管理這三個面象來思考。

本質問題

我們要先去了解你所遇到的問題(化學品、病毒、機來、製程)的特性,以及相關的特性的問題,而針對這些特性在去思考該如何進行配套的措施、其他防護設備的增設、設計的調整等等的管制性作為。

然而任何物質或設備都會有本身特定的特性,而這些特性有可能是無法被改變的,比如LCD的MOCVD就是可能會產生黃磷的殘留,維修、清洗PARTS就可能會有發煙或著火的問題發生,因為黃磷遇到氧氣會有自然的問題!由於這些特性的關係我們是無法改變的,也因此我們需要做其他的處置作為,也只能針對這個部分著手,試著去思考如何不讓黃磷遇到空氣會自燃,真空、氮封、水封等等的作為都是可能的

而新的議題初期資訊不明朗時應該需要的是資訊的蒐集,而當下資訊的收集是最簡單的,但是假資訊或是不可靠的訊息也是很多,也正因如此資訊連的的準確性就更應該需要確認,比如可以問原廠就問原廠、新製程可以參考類似製程進行模擬、病毒病菌想當然的就是問專業醫生,而非網路上道聽塗說來的,個人在執行類似事情都會把資訊進行來源進行記錄,避免未來要在重新檢視時遺忘原本的來源!

危害途徑

針對危害點分為兩個面象一個是傳輸(播)方式、一個是接觸方式

傳輸方式是指物質藉由怎樣的傳輸到達人員,接觸方式是指人員會採用什麼方式接觸,兩者相近但不相同,比如病毒可以透過飛沫傳播,但是人員可能是觸摸到經飛沫感染的地方進而間接的,而這兩者種方式都可以用5W1H去說明與確認

傳輸方式

WHEN:傳輸方式在何時會發生

WHO:何人可能變成傳輸的媒介

WHERE:傳輸可能會發生在哪裡

WHAT:做什麼事情可以會造成傳輸機率增加

WHY:為什麼會傳播出去

HOW:該如何去阻止傳輸

接觸方式

WHEN:人員什麼時候會接觸到危害

WHO:何人可能會去接觸危害

WHERE:人員可能會接觸危害的地方

WHAT:做什麼事情可能會接觸到

WHY:為什麼需要去接觸危害

HOW:該如何去阻止人員接觸危害

資源管理

資源是指公司內部可以拿來協助動用的資源,簡單而言就是指現有公司內外部可動用的人、技術、錢財、作業流程、權限或彈性作為都算是,而最好是針對這些資源最好能列一張清單以免有所遺漏,以下說明一些資源應該要注意或常被忽略的一些事情。

1.企業最低運行的規範:這個是針對特定事件尤其是很突發的緊急事件發生後,我們一定要去思考事件發生後企業還能運轉的最低範圍,到底要維持這種最低的限度需要哪些資源或是可維持的時間,這是我們一個最低的底線!

2.替代方案:有投資的人一定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內!』,這也因為要避免同資一夕之間打水飄,相對的在未知的狀況下,我們也是需要準備一些其他的替代方案,這也是避免單一方案失效了就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處理了!

3.系統面思考:通常在執行任何事情有可能會牽動其他的事情或控制,因次我們要用整個系統增減的方式去思考整個問題對於公司整體的影響,另外要去多角度方面像去思考問題,叫好比正向思考是一個方式也可以,另外從負面思考(他真的就會發生)去思考他會從哪邊發生在去思考怎麼做。

結語

我們利用一個簡單的思考邏輯架構來,讓大家可以快速的思考對於新問題的邏輯,希望可以對於第一線執行的人員有所幫助

文末語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帶給職場上的職安人能有另外的一個思維跟想法解決新發生的問題,對於文章有任何的建議歡迎在下方進行留言,如有其他任何問題,也可以點選下方加入好友 跟E-mail:info@hbesh.net與我們聯絡

延伸閱讀

職業安全衛生的邏輯架構
四個面項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發表留言

購物車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