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緊急應變管理

前言

緊急應變一直以來都是職安人很重要的一環,他算是所有安全防止的作為都沒辦法防堵時的最後一條線,然而轉向風險來考量時,我們可以發現我們是無法將所有的風險完全辨識出來,也正因如此才需要有緊急應變的作為,以下分三個面相來說說緊急應變的事項。

緊急應變的規劃

緊急應變通常都會跟風險管理有關,公司對於風線管理的容忍度的高低會影響緊急應變的規劃方向與準備的多寡,而且通常是由風險危害鑒別中所產生的風險跟對應完成後的殘餘風險的下一個步驟,而在我們實務上通常會用下面幾個步驟來執行。

界定不可承受的風險項目

緊急應變的規劃最常見的應該是以全工廠為主的大型災害(包刮人為與天災),因此在工廠在建廠之時就會有相對應的防護設備,這部份最簡單的說明就是火災的與消防間的關係,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法規的關係,因此我們要回頭來思考,哪些事故是公司不可以忍受的,比如會發生公司營運困難、無法營運、工地停工等等的事項,這些才是我們應該要先去界定的事情,界定不可承受的風險才可以針對這些部分進行軟硬體的規劃與設計。

硬體面的規劃策略

當已經明確知道無法忍受的風險時,應該去探討可能會發生的原因並從源頭進行硬體面的設計,但由於現場環境、作業特性或物料等等的原因,會可能無法透過硬體面來做改善,此時就需要透過軟體面的設計來執行確保安全,這是針對不可忍受的風險而言,除此之外仍然會以一些小風險或是可以接受的風險需要處理與對應,而實務上我們不可能成本無上限的增加硬體的防護,將所有的風險都排除,因此這時候也是需要做軟體面的策略規劃。

如果需要將風險納入到硬體面的規劃時,規劃的策略可以思考『規避』、『轉移』、『減輕』、『接受』這幾對應的個方向,但是假設有某項風險處理了之後還是超出個人權責或是整個工地、公司時候,建議必須『逐級回報』給管理層由管理層決定。在規劃硬體面的時候建議要一併思考低風風險的危害,如果有某一項硬體可以一併解決很多風險時,相信實施這項硬體面的規劃執行會是一個利多。

軟體制度面的規劃

在軟體面的規劃,大家最直覺的就是緊急應變演練的規劃,但是軟體面不應該只有緊急應變而已,我們應該要重新思考該如何在事故發生前進行防堵,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如何從風險的角度去思考預防事件的方法,並且有效可以落實在日常管理的項目中,通常最常見的是『日常點檢(自動檢查)』、『事件管理人』、『緊急用品查核』、『緊急應變演練』等等的事情

在這邊另外提到另一件事情就是授權,在緊急應變中分權分則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畢竟在一個災害的現場如果還需要分層報告請求授權,那將會是另一種災難,因此在緊急應變應該需要在發展出另一套管理權責跟人員可動用的權限範圍,誰可以決定做什麼事情,動用多少資金等等的事情,這樣才能在現場馬上進行處理。

緊急應變的準備

緊急應變的準備通常都會是跟緊急應變的規劃是相互併行的,在規劃當下就會去思考該如何執行後續的應變準備的方式與成本,但在緊急應變的準備,大家或許需要另一種角度思考,應該把緊急應變的準備當成買保險的概念來執行,簡單而研究室『期望永遠都不需要用到,但是不要想要用的時候沒得用』

設備項目

緊急應變的準備最常見的討論就是某設備該不該買,要買幾套等等的問題,建議大家在做類似這樣的規劃決策時,應思考場內緊急應變的硬體能力,可以支撐多久?外部支援單位大約多久可以到達?事故發生影響的愿為多廣?緊急應變的操作人力、、、等等的問題納入考量,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決定需要多少設備,相對的在硬體面如果設計不良相對的在應變的設備準備上就會需要增加,當然號耗材也是一樣的原則。

緊急應變人員

緊急應變中最重要的要項就是緊急應變人員,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規模比較大的公司,會有專門的緊急應變小組跟中控中心,他們的工作就是進行緊急硬變得訓練跟第一時間的處理,但是並非所有的公司都有這樣的人員跟編制,這也因此緊急應變人員的選定跟訓練就是一個重要的事情,然而依照不同的應變模式,應該需要有不同的應變思考模式,因此平常時候應該就需要針對不同應變功能的人員進行教育訓練,例如:災害搶救組需要進行緊急應變器材的操作使用,指揮組需要進行指揮官等級的訓練等等的作為 

日常的檢查與管理應變金的準備

如果先前有針對風險的事項訂出預防事故發生的檢查項目時,平常的日常工作中境應該需要進行檢查,如果有發現異常就應該立即進行後續的追蹤調查或是加強檢查頻率,進而避免事件的發生。

 此外在這邊還要在提另外一種概念就是管理應變金的準備,通常而言未辨識出來的高風險或者是被低估的高風險都是一種潛在的炸彈,因此為了因應這種突發狀況,所以才需要設置管理應變金,這也呼應到上一段說的在緊急應變時,假設人員備授權的權力的擴大時,就有臨時可以調度的金額,通常而言是用管理應變金來支付這筆費用。

緊急應變的實施

緊急應變的實施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事故演練、一種是真實事件的發生,而這兩件事情的目的不同,演練是要讓人員能熟悉設備與發生當下的狀況,真實事件是為了要有效且快速降低災害的發生,另一方面也是在檢視公司防災救災的能力,也是在驗證公司緊急應變的有效性

緊急應變演練

緊急應變演練的目的主要是讓人員可以熟悉應變的設備與緊急應變流程的熟悉度,希望在事故發生的當下,讓大家都可以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情、該如何對應發生當下的事情,但是現在的緊急應變演練大家最常做的還是以火災、地震為主,那相對的小型事故的緊急應變反而就不被重視了,通常我們都是思考的是怎樣的情境會造成大型火災進而進行演練,但是我們應該要重新思考的是,大型事故災害是因為小事故沒有控制好所引起的,所以除了大型的演練以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小型事故的控制與演練問題,然而是否需要小型事故的演練設計這件事情,或許可以透過最近鼎元光電的氫氟酸的職業災害案例中,可以發現到第一時間的處理、人員是否有能力處理和是否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就特別重要了,假設有氫氟酸的救護演練,那相對的現場人員對於類似的事情就能有效的進行對應了,這也是小型演練的重要性。

緊急應變的演練到底是為什麼而演練是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個人常遇到的幾種不同的演練模式,分別為劇本表演式演練、有架構式演練、無劇本突發式演練,這幾種演練方式有好有壞,但應該是要依照公司整體緊急應變的熟悉度進行調整才是。

緊急應變事件的發生

緊急應變事件的發生是對公司的應變能力做一個有效評估的方式,雖然大家都不願意看到,但卻是對於公司緊急應變能力最好的驗證方式,然而在緊急應變過程中,首先要務當然是要將事故快速的處理完成,但是整個處理過程也需要被完整的記錄下來,這樣才有辦法從這次的演練的過程中獲得到改善的機會。

應變最終的準備-持續改善

緊急應變雖說是最終的防堵線,但是一個可行而且是好的緊急應變計畫卻是很難一次到位,因此每次的演練都應該是要從中改善某些不好的作業,強化優良的地方,此外如果是事件的發生大家通常都關注在是故如何引起的,卻鮮少去注意該如何改善或改進這次的緊急應變的流程,這是一個比較可惜的地方。

文末語

希望各位可以透過這一篇簡短的說明能或得到一些收穫,最後對於文章有任何的建議歡迎留言,可以透過官方的LINE(@hbesh)跟E-mail:info@hbesh.net來跟我們溝通。

 

延伸閱讀

緊急應變與日常巡檢的關係

發表留言

購物車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