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寫作業環境監測計畫書就上手
作業環境監測計畫書雖有明確架構,但實務撰寫仍具挑戰性。文章詳述監測目的、計畫價值,並針對六大章節提供實務撰寫建議,助讀者完成合規且實用的監測計畫。
職安專職一直以來都是職安界爭吵的問題之一,而這件事請,我們透過證照制度、政府作為、產業錢景進行分析,最後並分析簡單的說明專職可能帶來的缺點,尤其是在現今ESG的潮流中,職安人員更是要擺脫法令專職的想法,改用風險治理的概念才是一個凸顯職安人員價值的時刻。
針對於作業環境監測結果中的噪音監測結果經常性在85分貝上下變化,造成是否要判斷為噪音作業或噪音場所而感到困擾,並且還有可能為影響到是否要設置專任護理師、是否要特殊健康檢查,公司高層又不斷的傾向不設置時,你該如何面對並拿出更有利的證據來執行這項工作,本次我們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與手法,希望能對第一線執行職業安全衛生的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職業衛生暴露評估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基於作業人員的健康危害的管理、改善與控制勞工暴露的作業環境的風險評估,是一個『以改善為目的的風險評估』,因此每個角色的權責就特重要,我們利用就醫的流程來說明職業衛生暴露評估的權責區分
飽和蒸氣壓模式
飽和蒸氣壓模式是一個簡單又可以快速得知最大可能暴露濃度的方式,但要將飽和蒸氣壓模式視為一個定量推估模式使用,又顯得取得數據的不穩定因素過多,所得數據與作業環境現場符合性的極低,因此較恰當的方式應該是作為定性暴露評估使用,本次針對飽和蒸氣壓、十倍法則、潛在危險指數進行說明,期待大家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從政府『安全衛生全民監督檢舉』的專案中,我們重新思考到資源管理中的時間管理與利害關係人在制度上的問題,我們透過時間工作四象限與一些小故事來跟大家說明,如何檢視問題與該如何重新設計與檢討
在台灣職業安全衛生證照對於要從事職業安全衛生的人員是一個很重要的入門磚,因此該如何準備考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這次我們依照之前強效學習的文章歸納整理出來該如何準備職業安全衛生的方向給有需要的人做參考